跳到主要內容

語言汪洋中的語言孤島

世界的語言如果是一片汪洋,那麼這片海洋上有孤島,也不是件令人意外的事。地球上的孤島,還讓人比較摸得著頭緒。不過語言為什麼也會有「孤島」呢?


在看這個「孤島」之前,我們首先會好奇,語言一般多是怎麼分布的?舉例來說,以下這張是一張維基百科刊載的德語方言圖:


因為這是一種語言地圖,而非政治地圖,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語言分布的區域和政治疆域有些地方並不一致。以廣義的德語近親來說,荷蘭、比利時、法國、瑞士、奧地利等都有其分布。

我們曾經談過界定語言和方言很多時候是政治考量。如果我們單從語言的角度考量,那麼兩個語言口語是否相通就是很重要的因素,舉德語和荷蘭語的例子來說,許多德語的使用者並不能了解荷蘭語的口語,因此討論這兩個語言時,可以將他們視為不同的語言。

有人可能會好奇,明明身邊的荷蘭友人或德國友人看得懂對方的報紙啊?文字通常較規範、變化較慢,且音和詞語的對應規則比較清晰。語言學一般討論的是口說的「語言」,所以即便德文使用者很大部分讀得懂書寫的荷蘭文,且反之亦然,我們仍不能斷定這是同一種語言。

可是這仍然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的。舉剛剛的荷蘭語和德語共通語來說,確實要是兩個語言的人自然聊天起來很吃力,但是如果是一個德國較靠近荷蘭、即一般所稱「低地德語」的使用者,他可能就可以較輕鬆地聽懂荷蘭語。

這是因為語言的分布,常是具有連續性的。A和B相通,B和C也相通,但是A和C就不通了。

以剛剛的例子來說,假如荷蘭語和德語不相通,但有個語言B界於中間,與兩者都相通,那麼我們就可以說,荷蘭語和語言B是同個語言的不同方言,語言B和德語也可視為語言的不同方言,不過荷蘭語和德語仍可以說是不同語言。

所以,從地圖上看,語言A、語言B、語言C都會是彼此接壤的。

接著我們來看一下,這張是現代德語的分布圖:


這張圖裡,荷蘭語被當作不同語言處理,而德荷邊界的人因為受德國教育,歸為雙語,所以也被上了色。不過如果我們往德國東邊望去,可以看到一些德語的「孤島」,散布在波蘭及其他國家境內。

這種「孤島」一般稱作「語言島」,如果討論的是方言之間的關係,有時也會稱作「方言島」。

這種孤島的成因,主要可粗分成兩種,第一種是因為地理上的隔絕。

想像一下,很久很久以前,我們有一群人講著一樣的語言。其中有個村落,位在極難到達的山谷裡,環境封閉,自給自足。

嗯?他們當初是怎麼到山谷的?這就可能有很多原因,可能是一對夫妻不小心掉下去山谷裡又生還,或者因為戰鬥輸了移居的,或者突然大地震造山把他們隔絕開來。或者,他們就真的只是不與外界來往……。

總之,山谷裡的人和山谷外的人,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,是講一樣的語言。不過經年累月,語言也各自變化。變著變著,兩個語言彼此不相通了,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語言島。

另外一類主要的原因,就是疆域的變化、移民、戰爭等等,這就比較好想像了,例如剛剛在波蘭境內的德語區,很多在二戰前都是德國的疆域,人口移動或者有些殘存的德語使用者,因而造成了這些語言島。

或是回到山谷的例子,要是山谷外的人突然被其他語言使用者戰爭侵略,全被殺光了,山谷內的人卻逃過一劫,也會成為一個語言島。例如巴基斯坦境內的布魯夏斯基語,就很可能是這麼留下來的。

布魯夏斯基語在巴基斯坦的分布,很可能原本是連續方布,但遇上侵略戰爭,只留下一些較難抵達的地方,還有一些使用者。


語言島在近幾個世紀裡大量產生,身為移民社會的台灣,也有許多的語言島,例如台灣的客語,為其他語言所包圍,如雲林的詔安客語。另外,戰後自中國移來的外省移民,也在台灣各地有著許多小小的語言島,如台北一些眷村是講四川話。而台灣的各個南島語言,由於種類多、地形多樣,也可見到語言島。要是方言的層次,當然就有更多例子了,舉凡台語的漳泉腔分布,也有一些孤島。

語言島的語言,並不見得未來一定就是弱勢的語言。例如日本目前的日語共通語,最初便是由西往東的移民所帶到江戶(今東京)的,後來因為政治及教育因素,這個「共通語」愈來愈強,到現在東京原本的江戶方言,其使用者已經近乎消失,只留下一些小小的殘存。反而現在的江戶方言,變成了語言島,而且也快沉了。

不過,許多時候語言島的語言確實很容易被同化而消失,尤其是交通及網路發達的現在,幾乎不可能不與外界接觸。這種情形自古以來便有,因此語言島裡的人們通常除了自己的語言外,也會「島外」的語言。久而久之,若沒有對自己語言的認同意識,該語言就很容易消失。

語言島的語言及島外語言,常常也會發生衝突。例如比利時雖然劃分語言區,將主要的荷蘭語和法語劃分開來,不過位在荷語區的首都布魯塞爾,卻是法語為主的孤島。一直以來,比利時國內也進行了許多討論。

比利時疆域及語言分布,黃色為荷語區,紅色為法語區。橘色為布魯塞爾,雖在荷語區,居民平時卻主要使用法語,可視為法語的語言島。

島內與島外的拉据,在人類的歷史裡從來沒有停過。語言的戰爭,在世界各地,仍一直在進行著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中文叫 "Mandarin" -滿大人?

讀者發問:「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,其實就是「滿大人」,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,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,就把它直譯為英語-Man-da-rin。這是真的嗎?」

我們怎麼學外語?-Krashen 的五個假說 (Monitor Theory)

 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,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。不過,在諸多理論中,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,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。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。

「龜茲」怎麼念?

談到「正確」的讀音,那麼有許多人一定會想起歷史課本上面的一些國名,從小到大也遇到幾個字音魔人老師,舉凡:「龜茲要念丘慈;月氏要念肉汁。」好像沒這樣念就少了點文化氣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