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王八蛋是「忘八端」?-民間語源是真的嗎?

最近麻瓜讀了一篇文章,指出中文圈中所使用的八句俗語,其實「誤傳千年」。這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已久,新聞媒體各自取材的同時,也不少富有求證精神。例如麻瓜讀到的版本中,就有詢問高中國文老師、教授等,似乎他們也不否認這些語源的正確性。不過,這些「語源」真的是正確的嗎?

首先我們得先介紹一個概念,叫做「民間語源」。「語源」-望字知義,便是一個詞語的來源,也是大家一直都很有興趣的主題。正因為大家都很有興趣,「語源」因而容易被穿鑿附會,加上許多人並沒有語言變化或語言接觸的概念,很容易以自己的語言解釋。不過,科學上處理語源時需要非常謹慎,要考慮語言的類型、語音及音韻上的類似、語言接觸、語言知覺等問題。而所謂的「民間語源」,即是指一般未受過語言學訓練的人所解釋的語源,通常帶有較戲劇化、有趣的故事性,這次「誤傳千年」的那些俗語,很可能就是民間語源,而非真相。

民間語源最常見於地名的解釋,我們可以舉個例子,今天若有人說台灣的「高雄」是因為漢人移民時,見原住民剽悍氣盛,而命名為「高雄」,不知讀者覺得如何呢?

相信許多人非常熟悉這種模式的解釋法。比較博學多聞的讀者,會反應「高雄以前不是叫打狗嗎?」,那麼我們就要試著提出證據,證明「高雄」與「打狗」之間的關聯。「高雄」是相對好處理的案例,時間拉回日本統治時期,「高雄」以日文發音即是 takao ,音與台灣閩南語「打狗」相同,可以證明「高雄」兩字可能為日本人聽音改字。翻找文獻,確定實為日本人改打狗為高雄後,就要再思考-如果日本人也熟悉漢字,為何要改掉「打狗」,這方面的證據,則需要探討日本漢字的使用情形,因為「狗」並不是日文中常用的漢字,改字是可能發生的。

但目前我們只探討到「打狗」,又為什麼當時移民來台的漢人叫高雄「打狗」呢?民間語源可能會解釋:「當時這裡的原住民有打狗的習俗」云云,但我們要注意的是,地名的來源通常不是以「意義」決定,反而大多是語言接觸或習慣的講法。美國是個很好的例子,當時的美洲已住滿了許多原住民,而原住民早已對自己的地方有習慣的稱呼,當歐洲人踏上美洲時,只有兩種選擇,一是跟著原住民叫(如Mississippi),二是以自己家鄉習慣的地名為基底取名(如New York),以習俗、所見所聞來取名的地名數量相比之下非常稀少。因而,我們追溯高雄的地名時,需考慮在漢人移民進入前,當地原住民的稱呼。

高雄原為馬卡道族聚集的區域,而「打狗」一音即是馬卡道語的「竹林」。但到此我們還沒完成求證工作,因為這也可能是民間語源,究竟是語言學上的語源還是民間語源,其決定點便是證據-「打狗」在早期漢人的文獻中,也被記為「打鼓」,可以證明「狗」並非動物的狗,看起來反而更像是翻譯。再加上當時來台灣的傳教士,記載當地馬卡道聚落時,記為 Tancoia 或 Tankow。這些證據可以更加確定「打狗」一詞與馬卡道語的關聯性。最後,要解決的就是「馬卡道人真的因為這裡有竹林而稱該地為『竹林』嗎?」這部分若沒有足夠證據,恐怕只能停留於猜測。

從以上「高雄」的例子,我們可以來檢視那些「誤傳千年」的俗語。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:

「王八蛋」其實是「忘八端」,古代「八端」是指孝、悌、忠、信及禮、義、廉、恥,也就是做人之根本。




非常具有「大中華傳統」的味道。不過,自己解釋恐怕行不通,該作者提出明朝《七修類稿》中的證據加強己論:「今詈人曰、王八。或云忘八之訛。言忘孝弟忠信禮義廉恥。

這裡我們現在暫停一下,目前「王八」一詞最早出現的文獻是北宋的五代史,五代史前蜀世家中記載:「王建少無賴。以屠牛盜驢、販私鹽為事。里人謂之賊王八。」

這裡就有兩個問題要處理,第一,宋代的漢語和明代已有明顯落差,我們可以確定宋代時已有「王八」一詞的使用,但並沒有「忘八」。而查詢當時的韻書《廣韻》(記載當時字音的書籍):

王:云母 陽韻 三等 合口
忘:明母 漾韻 三等 合口

簡單說來,當時的「忘」是 m 開頭 (ㄇ),而「王」不是。兩者的讀音相差甚多,很難將他們解釋為「因為音近所以講錯」。

端與蛋也一樣,在中古音的階段,該兩字除了聲調不一、韻母也不一樣(當然現在的漢語也同)。因此,綜上所述,明代的人因為語音變化,並不能馬上了解「忘八端」和「王八蛋」在過去的發音天差地遠,因此有這樣的誤會也不意外。基本上,並不是古人寫的東西便是正確無誤,相反地,處理語源時,必須了解古人的背景較容易做出怎樣的誤判,如此一來才能還原真相。

剛剛說有兩個問題?好,第二,我們再看一次《七修類稿》的原文:
今詈人曰、王八。或云忘八之訛。言忘孝弟忠信禮義廉恥。不然也。

等…等一下,雖然作者郎瑛不一定有現代語言學知識,不過人家在後面不也說「不然也」(才不是咧)了嗎?

郎瑛:「不要陰我啊---我不是都說不是了嗎?」


順帶一提,北方官話中,在罵人的語詞後面加「蛋」是常有的構詞,如笨蛋、蠢蛋、壞蛋,因此「王八蛋」的「蛋」很可能也是同樣的詞語構造,那麼「王八+蛋」來自於「忘+八端」的機率就更低了。

至於其他提到的俗語,就交給各位讀者考證了!

留言

Tnio K.K.寫道…
據說王八是一種鱉的俗稱: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5021.htm
鳶飛蝶舞寫道…
打狗改成高雄,一方面是因為音譯,一方面是日本本土有高雄山。。。
意義寫道…
哈囉== 王八變忘八有本書的一句話有寫 不是毫無根據 維基百科有喔
意義寫道…
哈囉== 王八變忘八有本書的一句話有寫 不是毫無根據 維基百科有喔
匿名表示…
偶然看到您的這篇文章
有一點小小補充。
「今詈人曰、王八。或云忘八之訛。言忘孝弟忠信禮義廉恥。」所引來自『七修類稿』實際並不可考。
 關於「七修類稿」有如此記述其實是在清代翟灏所编『通俗篇』卷十一品目「王八」中得見。「[五代史前蜀世家]王建少無賴以屠牛盜驢版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[七修類稿]今詈人曰王八成一云忘八之訛言忘孝弟忠伯禮義廉恥不然也」。但實際查閱『七修類稿』便可發現其實並無此類敘述。所以不詳。
 因而,所引時也應當註明出處即清代翟灏所编『通俗篇』而非『七修類稿』。
匿名表示…
宋代的《鏡韻》顯示微母已經出現了,所以忘的聲母已經不再是m,至於是不是和當時云母類似那就不好説了。
Unknown寫道…
作者在瞎扯些什麼啦!一副深究經典語出處的考據與語言學發音,族群考古等博學狀...結果說忘八端頗有大中華文化狀的反諷...結果呢?其引經據典還不是被其他用心的網友抓包糾正!
黎明寫道…
所以呢?沒有人說過學術研究不容出錯,作者跟那些只懂附會的人相比好千百倍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中文叫 "Mandarin" -滿大人?

讀者發問:「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,其實就是「滿大人」,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,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,就把它直譯為英語-Man-da-rin。這是真的嗎?」

我們怎麼學外語?-Krashen 的五個假說 (Monitor Theory)

 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,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。不過,在諸多理論中,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,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。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。

「龜茲」怎麼念?

談到「正確」的讀音,那麼有許多人一定會想起歷史課本上面的一些國名,從小到大也遇到幾個字音魔人老師,舉凡:「龜茲要念丘慈;月氏要念肉汁。」好像沒這樣念就少了點文化氣息。